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

关于切实加强集体与散居儿童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4-03-11发布:抚顺市妇幼保健院

近期,我省的麻疹发病出现上升趋势,疫情形势严峻。2014年1月1日至今,我市局部地区也发生了多起散在麻疹病例。为做好我市托幼机构、乡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麻疹的防控工作,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按照市卫计委关于"加强全市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托幼机构、乡村及社区服务中心(站)提出以下要求:
一、托幼园所保健医及保教人员、乡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儿保医生要掌握麻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对麻疹病例能够做到初步认证并及时转诊到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二、各托幼机构、乡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加强儿童入园晨检工作或在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时,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转诊、早治疗。对发现有高热、出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带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及治疗,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对密切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检疫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病愈方可返园。
三、各托幼园所要按照《抚顺市麻疹疫情应急防控技术方案》的要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到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上报到主管妇幼保健站;乡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到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各托幼园所、乡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认真对儿童进行查验接种证及做好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所有8月龄~15岁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麻疹类疫苗的儿童要进行补种,8月龄~17月龄未接种的,需补种1剂麻风疫苗;18月龄~15岁只接种1剂次的,需补种1剂麻腮风疫苗。
五、各托幼园所要加强园内消毒管理工作,室内经常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消毒,被褥、衣物及玩具应经常清洗消毒、晾晒,减少间接接触传染。
六、各托幼园所、乡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教,宣传麻疹的防治,做好保教人员及儿保医生的培训,建议家长流行期间易感儿童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出现发热、出疹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七、各县区妇幼保健站应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乡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麻疹防控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及督导检查,防止暴发疫情发生,各县区妇幼保健站发现麻疹病例要及时上报市妇幼保健院。
附件:麻疹相关防控知识
                

2014年3月7日
附件:

麻疹相关防控知识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麻疹好发年龄为1-5岁,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皮肤留有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病原学】麻疹病毒为RNA病毒,人是唯一宿主。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至少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
【流行病学】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含有病毒的分泌物经过患者的呼吸、咳嗽或喷嚏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通过飞沫传播,与患者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亦可传播,密切接触者也会经污染的双手而染上麻疹。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麻疹患者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有合并症传染性延长至出疹后10天。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麻疹易感者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其发病率可高达95%以上。
【临床表现】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10天左右)。2、前驱期:指从发热至出疹,一般为3-4天。主要表现为 ⑴发热:多数为中度以上。⑵上呼吸道炎及眼结膜炎: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咽部充血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结合膜充血、流泪、畏光等结膜炎表现。⑶麻疹粘膜斑(koplik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异性体征,常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0.5-1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及唇部黏膜,部分可融合。于出疹后1-2天消失。⑷其他表现: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可突然高达40-40.5℃,咳嗽加剧,伴嗜睡或烦躁不安。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疹间可见正常皮肤,不伴痒感。以后部分融合成片,色加深呈暗红。肺部有干、湿性哕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若无并发症发生,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后消退。
儿童通常不会直接死于麻疹,而是死于它的并发症。麻疹并发症在5岁以下儿童和20岁以上成年人中最为常见。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婴儿还会发生喉炎;而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失明、脑炎、严重腹泻、严重呼吸道感染,病死率为2%-10%。
【预防】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1、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我国儿童免疫规划程序规定生后8个月为麻疹疫苗的初种年龄,1岁6个月至2岁儿童完成第2剂接种。2、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应尽快给予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预防发病或减轻麻疹症状。3、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麻疹患者,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隔离检疫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4、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易感儿童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病人曾住的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5、加强麻疹的监测管理。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关注自闭症,与爱同行

网站技术支持:抚顺市众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024-52433666